近年來,隨著《保守國家秘密法》《反間諜法》《工作秘密管理暫行辦法》等法規的深入實施,國家對工作秘密的保護要求日益嚴格。工作秘密指黨和國家機關、涉及工作秘密的單位(以下簡稱機關、單位)在履行職能過程中產生或獲取的,不屬于國家秘密,但泄露后會妨礙機關、單位正常履行職能或者對國家安全、公共利益造成不利影響的內部敏感事項。在此背景下,北信源數據安全管理平臺以“軍工級安全基因”為基礎,為黨政軍國央企構建覆蓋工作秘密全生命周期的防護體系,筑牢數字化時代的“金鐘罩”。
工作秘密保護的“政策紅線”
當前,工作秘密管理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對工作秘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常因“圖省事”或“疏忽”違規。如,敏感文件隨意存放、交接不清、離職人員私自留存資料等;
二是傳統防護手段難以應對數字化場景下的泄密風險。如,利用AI工具處理敏感信息導致數據外泄;
三是移動辦公場景下,數據外發渠道多樣,監管難度大。如,用互聯網聊天工具傳遞敏感文件等。
為解決這些問題,北信源通過自主研發的數據安全管理平臺幫助企業實現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護與統一管控。該平臺完美契合“終端、傳輸、存儲、交換全環節加密”的數據安全硬性要求 ,從四個方面守護工作秘密:
1、終端防護閉環
ü 部署國密算法加密模塊,實現工作秘密文件“生成即加密”。
ü 通過可信環境感知技術,實時監測終端安全狀態,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設備自動阻斷訪問。
2、傳輸過程可控
ü 專用加密通道采用國密算法,確保工作秘密傳輸“密文不離網”。
ü 非密網絡傳輸支持多級權限分配,防止信息違規擴散,實現文件全流程可追溯、防篡改。
3、存儲安全加固
ü 數據庫和文件透明加密支持字段級保護,確保“存儲不離密”。
ü 密鑰管理系統實現“一人一密、一文件一密”的精細化管理。
4、交換審計溯源
ü 外發文件強制加密并附加數字水印。
ü 建立完整的操作日志審計鏈,支持6個月以上的行為追溯。
該方案在某省政務數據安全項目中,成功將工作秘密泄露事件歸零,同時借助AI將合規審計效率大幅提升,真正實現了“防護無死角、管理全閉環”的安全目標。
核心技術賦能的三維防護體系
1、智能發現與分類分級
平臺采用“主被動數據資產探測”技術,通過關鍵字、正則表達式、文件指紋等多維度識別算法,自動掃描終端、服務器及網絡中的敏感數據。同時借助人工智能關聯分析,結合“敏感規則庫+語義信息庫”雙引擎,實現工作秘密的智能定密和分級,確保數據動態盡在掌握。一旦發現數據存在非授權擴散跡象,迅速啟動快速處置預案,并深挖泄密根源,優化防護手段,避免再次泄密。某省政務云部署后,工作秘密識別準確率達98%,誤報率低于2%。
2、全生命周期加密防護
ü 終端防護:采用“隔離沙箱+可信環境感知”技術,構建與個人環境完全隔離的安全工作空間,通過11個維度的終端風險評估確保環境可信;
ü 傳輸防護:動態訪問控制SDP網關實現“應用隱身+最小授權”,結合國密SM4算法保障數據傳輸安全;
ü 存儲防護:數據庫和文件透明加密技術,支持到表字段級的細粒度加密,密鑰實行“一人一密、一文一密”管理;
ü 內容檢測:支持“阻斷+加密+水印”三級處置策略。
3、智能監測與溯源審計
平臺采用“ATT&CK行為分析建模+UEBA用戶實體分析”技術,建立用戶行為基線,實時監測異常操作。當發生泄密事件時,可通過“文件指紋溯源+操作日志回放+網絡流量分析”三位一體技術,快速還原泄密路徑。某金融機構運用該功能,3小時內即查清一起跨部門泄密事件。
從合規到賦能的實踐躍升
某國有大行通過采用“文檔防護+防泄露+終端安全+云文檔+應用系統”多位聯動的方式,實現對行內文檔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控、細粒度權限管控、文件的自動分級分類、文檔資產的準確統計、系統的信創替代。同時實現對原有的文檔安全管理系統的數據轉換和全面替換。
某電網部署該系統后,通過每月發起全盤掃描,根據輔助定密的定密規則庫掃描用戶終端,掃描全集團的個人終端中的敏感文件,通過國密告警、掃描自動加密、文件資產上報等方式,實現全集團敏感信息分布統計、安全存儲。
這些案例證明,科學的數據安全管理能直接轉化為治理效能。
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數據安全已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北信源數據安全管理平臺不僅為企業構筑了工作秘密保護的銅墻鐵壁,更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數據要素安全流通,為數字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未來,北信源將繼續發揮在數據安全領域的技術優勢,以自主可控的安全技術賦能千行百業,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貢獻科技力量。